已由二魚文化出版的
『預約一個健康寶寶—不孕男女的生育寶典』,在pchome也可以網購了!
書中我花了不少時間撰寫最新的醫療資訊,
這是新版序文,一面寫作時一面也刊載過部分在部落格中。
這回為書寫推薦序的還有周慧婷(城邦基金會執行長、金溥聰妻子)、徐薇(補教名師)、林書煒(新聞主播)等等。
實現台灣不孕夫妻的希望地圖
鮮少對人提及的一封信,改變了我的一生,也鋪陳出後來的三十年行醫路。
這封信是我赴哈佛大學深造三年後,決定回國服務,寫給當時榮總院長鄒濟勳的信,信中說,我可以創造出台灣第一個試管嬰兒。
這封信先到了當時擔任榮總院長的彭芳谷桌上,彭芳谷批示,「人才難求、建議延聘」的字樣,處事明快的鄒濟勳院長,立即要求當時的榮總主任吳香達,邀我至榮總擔 任主治 醫師職務。為報答鄒院長、彭副院長知遇之恩,我1984年十月回國後,即開始進行試管嬰療程的動物實驗,歷經半年;並在隔年三月下旬開始進行艱困的人體精卵細胞的體外受精培育工作,經過披星戴月、不眠不休工作了無數個晨昏,1985年8月終於在我手中、在實驗室裡,一步一步親手培育出台灣第一個試管嬰兒成功分裂的胚胎。
當我在顯微鏡下親眼看到健康亮麗的胚胎細胞,心中非常激動,我知道我寫下了台灣醫學的紀錄。
病人 張 太太比起我現在看診時所治療的困難病人,年齡算是非常輕了,她的先生是軍人,因此使用冷凍精子,猶記得解凍後僅四成活動力,而當時的排卵藥物也並不發達,經腹腔鏡只取到三顆卵,植入的二顆卵是分別分裂為兩個2-4細胞階段的胚胎。我在實驗室培養出這些胚胎後,病人懷孕成功,1986年4月16日生下全國知名第一個試管嬰兒張小弟。
此後,我毫不藏私地將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和美國諾佛克醫學中心所學,傳授給當時榮總婦產部家計科的醫療團隊。我的確信守了回國前在那封信中對鄒院長的許諾——完成台灣第一個試管嬰兒。也達成把當時全世界最新的生殖科技引進台灣,造福台灣不孕家庭的心願。
自從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台灣生殖科技風起雲湧,估計已有將近十萬名嬰兒在台灣由生殖科技的幫助下而出生。但是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漲的年代,新科技的普及似乎還不能解決年輕夫妻的問題。
2008年總統大選前由文化界人士發起的「希望地圖網站」,幾星期內就匯集了上萬個願望,拼貼成台灣地圖送給總統候選人。從參與者所許下的心願觀察,沉默的大眾關心的幾乎都是民生議題,曾經,排名第一名的願望就是:「不孕症列入健保補助」。
以「將不孕症列入健保」為例,台灣民眾並不是第一個如此希望的,每一個國家都擔心人口減少,國家競爭力就會減少,如何增加生育率成為開發中國家非常重視的政策,以韓國為例,他們的生育率從1975年的3.47掉到1985年的1.67,至2005年更降至1.08。亦即在1970年,韓國每年可以生下一百多萬個新生兒,但是到到2005年只剩下43萬個寶寶,因此政府開始推動「部份補助試管嬰兒計畫」,針對年收入在平均國民所得的百分之一百三十以下、年紀低於45歲的不孕症患者,每個人一生可享有二次的試管嬰兒治療補助。金額大約美金一千五百元,換算台幣為5萬元左右。經過這種全國性補助治療計畫,韓國從2005年全亞洲最低的生育率1.08,實施二年後生育率提升至1.26,也就是一年增加上萬個新生兒。放眼全亞洲至少超過了台灣。
日本方面「東京新聞」指出,一般認為每十對夫妻有一對不孕,接受體外受精的夫妻年年增加,而且新生兒當中每60人當中就有一人是體外受精技術協助下生下的新生兒。目前在「日本產婦科學會」登記有進行體外受精等生殖補助醫療的醫療院所超過500家,松下和東芝等電器廠商,則為女性員工治療不孕症,提供暫時停職或休假制度。
為了挽救生育率,日本各大企業也提出對策,夏普公司提出治療不孕症可以休產假的制度,還提供台幣150萬元的低利醫療貸款;NEC則是考慮實施治療不孕症休假,三菱公司不但提供不孕症治療假,連參加孩子的母姊會開學典禮也全部准假。東芝提出有薪育兒假。
以色列他們因為人力不足,因此補助是無限的,只要民眾肯接受試管嬰兒的治療,政府都付錢,因為國家需要人力。參考鄰國的魄力,台灣政府未來若可補助不孕治療的部分經費,即可讓台灣的不孕夫妻受到極大鼓舞,增加接受治療的意願。台灣人口老化及生育率過低的情形當可得到一些程度的舒緩。
※ ※ ※
我在哈佛大學的恩 師萊恩 博士,已於2004年仙逝,二十六年後的春天,我再度回到波士頓哈佛大學醫學院,與當年哈佛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 任萊恩 博士的夫人瑪莉歐、萊恩博士的兒子凱普(Kip)、麻省綜合醫院產科副主任佛瑞德(Fredric D. Frigoletto,我1972年在時哈佛大學進修生殖內分泌學時,哈佛大學的教學醫院Brigham&Women’s Hospital布里根婦女醫院的產科主任)等友人相聚敘舊,五月中旬返國後我寫了一封信給佛瑞德教授謝謝他們熱情接待。
信中說,After leaving Boston for nearly quarter century the reunion was sweet and touching ,especially we are still working for our patients to make unbearable bearable; We constantly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make impossible possible. We has been shadowed and benefited from the mentor and the giant- Dr. Ryan, I am quite sure that we are following his steps and try to influence the next generation medical student to become a giant again.
比起當年寫信給榮總鄒濟勳院長,寫這封信的心情已大不相同。
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生殖科技日日更新、
身為台灣不孕症的病人們卻痛苦依然,
願主其事的政府部門、以及所有已經在醫界執業、
和未來即將 成為 醫師的年輕人,一同來努力,
以一顆巨人的視野和心胸,
開啟也實踐台灣不孕夫妻的希望地圖!
博客來網站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888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