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治療大突破! 自體粒線體轉殖 26人成功懷孕   2002/08/31 10:25


記者梁惠雯╱台北報導


高齡不孕婦女有福了!台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中心一年多來,成功發展出一套世界首創的「自體顆粒細胞粒線體轉殖技術(MIT)」,在71名平均35.2歲的多年不孕婦女中,有26人接受手術後成功懷孕產子,成功率達3成5,使我國生殖科技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項不孕治療重大突破的新技術,31日在「第三屆泛太平洋生殖醫學會議」中發表,北醫婦產部主任曾啟瑞說,該技術已經發展成熟並且應用到臨床上,使26名長久受到不孕症困擾的婦女成功生下子嗣,她們先前都曾經接受過傳統試管嬰兒人工生殖術治療,雖有5人懷孕(佔7%),但最終全都早期流產。
曾啟瑞指出,每個卵子週邊都有無數個顆粒細胞,在顆粒細胞細胞質中,則包含有成千上萬個粒線體,這是的提供細胞能量的關鍵,因此MIT技術利用離心的方法,將病人自體顆粒細胞的粒線體給萃取出來,然後用顯微注射在體外和精子細胞一同打入不孕症患者的卵子中。
這樣的做法,目的主要是在「拯救」高齡婦女已經老化衰弱的卵子,當已經存在幾10年的卵子粒腺體老化時,拿病人自己顆粒細胞中,年輕有活力的粒線體進行更換,就能讓老化卵子再度發揮能量。且因為使用的是自己的「物品」,能避免與捐贈者產生細胞遺傳物質混合的問題,避免衍生倫理爭議。
曾啟瑞表示,一般婦女年紀到了32歲以後,卵子的品質就會開始走下坡,「自體顆粒細胞粒線體轉殖技術」可幫助38歲以上高齡、經常著床失敗、長久不孕(婚後7至10年仍不孕者)、受孕率差,以及胚胎品質不良的不孕症病患,使之完成受孕心願。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老問題,新主張 ──借「腹」生子新法催生   ‧張瓊方


「雖然只是少數人的行為,卻影響多數人的觀念,」國防醫學院人文社會系教授劉仲冬認為,無論「代理孕母法」最後是否通過,對社會已經造成影響。「代理孕母法」究竟是「時勢所趨」、「最人性」的法?還是「開倒車」的錯誤政策?


以代理孕母為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姻緣花》,目前且播且等,如何收場端看代理孕母法是否通過。電視紅娘類綜藝節目《非常男女》以代理孕母為話題公開討論,有人要價千萬,願當代理孕母;有人說代理孕母要找不同膚色的人,才能確保孩子的血緣;有人則受連續劇劇情影響,擔心先生「不小心」會愛上代理孕母……。人工協助生殖中代理孕母一項乃「時勢所趨」,應以嚴謹立法的方式,儘快求其實現。如此一來,禁止多年的代理孕母,一時之間出現轉機。


究竟該不該讓代理孕母合法化?


二十多年前,台灣第一名試管嬰兒「張小弟」誕生後,衛生署開始研擬「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當時,「代理孕母」一項由於爭議過大、影響層面太廣,因而暫時保留。如今修法,舊事重提,法律界、醫界、學界、女性主義團體、兒童福利團體……,各有立場,爭議不斷。


「醫生治療不孕並非企圖扮演上帝,只是回應不孕夫婦的禱告而已。」中華民國不孕症暨生殖分泌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曾啟瑞掛在辦公室牆上的座右銘如是說。「不孕是一種病,」曾啟瑞認為,這種疾病不光是自身的問題,還會影響家庭、造成社會問題,應該要設法解決。現代人不孕的比例越來越高,根據前兩年美國醫界調查,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台灣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曾啟瑞估計,國內大約九至十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依台灣有偶育齡人口推算,約有三、四十萬人受不孕之苦。衛生署依每年出生率推估,台灣每年增加三、四萬對不孕夫妻。


曾啟瑞指出,現代婦女晚婚,生殖系統發生疾病的機率提高。但如今透過人工生殖科技如:人工受精、試管嬰兒、顯微受精術……等等,解決了不少不孕問題。即使夫妻一方沒有精子或卵子,也可以仰賴別人「捐贈」。唯獨子宮缺損的婦女,因缺乏孕育胎兒的「場所」,始終無「法」可施。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創造全世界第一個試管嬰兒的英國鵬府醫院因為不堪連年虧損,已轉手他人經營,在商業掛帥的醫療市場,人性化的經營能有多少喘息的空間呢?


秋天,溫柔的陽光在英國的草原,灑下令人無法直視的金黃:懷著朝聖的精神,車子載著我們直奔劍橋市外的鵬府醫院(Bourn Hall Hospital)-創造全世界第l個試管嬰兒的科學家勞勃‧愛德華(Robert Edwards)工作的地點。

愛德華博士甫自美國開會回來,聽說有遠道自台灣來的醫師來看他,雖然一身疲憊,仍然在不及安排預約的情況下,欣然敞開心門,暢談他的科技人生,而我也有幸成為第一個與這位偉大科學家面對面交談的台灣生殖醫學工作者。也開啟了我們之後多年的忘年情誼。


那張臉,怎麼形容好呢?那張由於二十幾年來不斷在媒體曝光,而使歐美人士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臉,如果不是經歷世事如此豐富,怎麼會自負又謙和,充滿智慧又滿佈著天真好奇,嘴角爬滿老人的皺紋,又點綴著孩童的笑意?


進三十年前當愛德華博士與史德托醫師的心血結晶--全世界第一名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誕生之際,這兩位最佳拍檔立即名震遐邇,成為全世界新聞媒體追逐的對象,也成為所有不孕症夫婦心目中的神祇。今年夏季,活潑可愛的露易絲在英國歡渡她的十歲生日,也證實這項科技在數十年內遍傳歐美大陸,甚至亞洲、共產國家,替無以計數的不孕家庭挽回了他們悲慘的命運。


然而謙和儒雅的愛德華博士,在實驗室內的心血結晶--全世界第一個人類受精卵,自此所掀起的生殖科技革命,和連帶而來的「美麗新世界」,所引發的種種爭論與變遷,卻遠非愛德華所能預見。生殖科技囊括的人工授精、性別選擇、精卵銀行、代理孕母、試管嬰兒、胚胎研究……不同技術層面所牽涉的不同倫理、社會法律甚至宗教問題,使愛德華成名後就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邊的實驗室研究工作,奔走於全世界各國,出席各項重要國際性會議,參與科技政策制訂。近年來,他更拾起另一把劍,開始著書立言,期望透過文字傳播,將科學家的人文關懷傳之久遠。


這次訪談中最令愛德華低回的是他的親密友人史德托醫師多年前因攝護腺癌逝世,能言善道的史德托,生前從不忘在傳播媒體上盛讚愛穩華實驗室的幕後功勞,史德托過世了,愛德華也像痛失親人般哀悼他,他們倆未受現實利害浸潤的友誼,正如他們所創造的科技一樣歷久而彌新。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醫 生殖醫學中心


祥園啟用


 


國際知名生殖醫學中心,五星級就診環境, 秘密空中花園, 101大樓無價景觀, 這一切都是不孕夫妻的專屬空間!


 


國內不孕人口逐年增加,為了讓不孕夫妻有舒適解壓的看診環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特搬遷至全新第三醫療大樓,設立上百坪空間,並斥資重金於其戶外打造了獨立之美麗空中花園祥園。希望讓求子之路飽受焦慮艱辛就診的夫妻,能在溫馨與人性化的醫療空間中,安心享受一流的醫療服務。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年7月北醫醫學院學生榮獲「第23屆歐洲生殖醫學年會(The 2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最佳壁報論文」獎


北醫醫學院學生, 陳逸菁同學壁報論文參加在2007年7月法國里昂舉辦的第23屆歐洲生殖醫學年會(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 ESHRE),由302篇poster中獲得唯一Clinical Science Award for poster presentation的殊榮。此次年會超過1100篇論文投稿,其中580篇入選在年會中發表,包括278篇口頭論文及302篇壁報論文,獲獎的論文題目為Enhancement of embryo implantation ability by lpa supplementation through rgs2 signaling pathway。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幾年來個人精力著墨較多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研究,也的確在這個領域得到許多啟發與研究工作的快樂。


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五次促性腺激素衍生物(GnRHa)世界大會,抵達的第二天我就被要求接受電視採訪,原來有一家大藥商Zeneca的研究部門對我論文摘要中,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二種抗氧 (catalase及glutathione reductase)增加的研究極有興趣,自由基在女性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療中是存在的,而長劑型的GnRHa可以抑制經血鐵離子主導的自由基的產生,在北醫多年的追蹤研究也證實使用GnRHa二個月之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一年之內懷孕的機會比對照組提高-倍。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成因,目前比較可以接受的理論是:女性的經血大多由陰道流出,少部份經血逆流到腹腔,經血中所夾帶的內膜碎片,會像郵票或韓國草般貼在卵巢或腹腔壁上,每次月經來時異位的內膜細胞也跟著出血,新鮮的內膜在腹腔上呈點狀或火焰狀的病灶,久而久之會呈紫色或啡色,漸漸鈣化或纖維化,可說新歡舊愛齊聚一堂。


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我的注意是在十幾年前,我們發現在不孕症的女性病患中,罹患此病者大約佔25%。如果沒有治療的話,不管是施行試管嬰兒或是人工授精,懷孕率都不高,當時治療的方武都是長期服用Danazol的男性荷爾蒙,但是副作用很大,病人痛苦不堪,手術療法也無法一勞永逸,常常有復發的情形。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孕症者生子希望仍濃

前幾天與友人年終聚餐,我提及這十年已有數千個家庭,在我的幫助下『無中生有』,完成生寶寶的願望,此一數字並不包括在榮總七年,我以人工生殖科技助孕而生下的嬰兒。

『零到一的心境相差很多吧!』我向座中幾對曾是不孕病人,現在卻成了好友的夫妻打趣。百感交集的表情當即浮現在他們臉上,我的一句話顯然勾起他們酸甜苦辣的回憶。有一對夫妻甚至形容,到現在有時還覺得是作夢,經過十五年不孕,「不到成功的一刻,真的不敢相信已經成功了!」

的確,不孕的路那麼漫長遙遠,若不等到最後一刻的驗證,誰敢相信會懷孕呢?就是這樣的心情,打垮了許多本來可以成功的夫妻,因此,在那個晚上我最惦念的,當然不是已經『做人成功』的夫妻,而是更多中斷治療的病患。

在我眼中,以現今科技水準,不孕症病人當中有九成以上的病人,只要持續下去治療,終究是可以懷孕的。其實這就是下孕症本身的特性,也是不孕症治療當中最困難的地方,因為至少有一半的病人,因為忙碌,或種種因素中斷了正統醫療體系的治療。

我常省思其中因素,是與醫師相談時間不夠?還是被醫護人員臉色嚇跑了?是失敗的次數太多?還是病人本來就不抱太大指望?或者根本沒有嚐試努力建立信心。

因此我常反省自己是否能讓病人走出診間前,疑惑都能得到解答?也鼓勵醫護同仁對病患的講解要非常非常有技巧及耐心,因為無心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眼神,對敏感的病人而言,有時都是傷害。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哈佛因緣


幾年前,就曾有人預測九O年代時髦的行業,是治療及研究下孕症的生殖醫學,許多朋友、學生、病人曾問過我同一個問題,當年(八O年初)為何選擇冷僻的不孕症,做為終生志業?


正如與我共事多年的榮總優生保健科主任楊勉力醫師,在參加北醫忘年會時所說,十七年前,試管嬰兒沒有成功之前,在實驗室中的辛苦,少有局外人能體會,「而那些當年拿試管的手,這幾年都已經寫下記錄,辛勤有了回報。」


歷經國內生殖醫學發展重要的,毋寧是十分嚴肅的二十年,我回想過去,除了徐千田博士的行止,曾深深啟發之志成為一名敬業的婦產科醫師外,在美國哈佛大學的那幾年(一九八到一九八四),正是我因緣際會,奠定對不孕症興趣的轉捩點。


哈佛大學位於美國波士頓城,一九八O年我暫時結束在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住院醫師的訓練工作,決定到哈佛公衛學院攻讀碩士。


波城憶往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努力嚐試幾個月,卻一直沒有懷孕的現象,自己倒底是否己經變成了時髦的不孕症族群的一員?當你心中充滿疑惑的時候,其實,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在家中你就可藉著觀察「月經」和「基礎體溫表」這兩大指標,粗略地判斷自己是否擁有為人母的基本條件。
大部分能夠幸運瀤孕生子的女人,從青春期就面臨每月一次的麻煩事---月經,許多人終生將之視為女性的苦惱與不便,卻不知,月經正是身為女性最寶貴的資產,在人類傳衍種族的過程中,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好好觀察月經的型態,是否有足夠的量、是否規律?如果一切都及格了,代表妳體內的荷爾蒙運作大致正常,但是否可以懷孕?這時就要配合基礎體溫來判斷是否下常排卵了?

  麗麗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孩,但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做一個稱職的主婦。婚後她辭去工作,把家裡佈置得美輪美奐,日子忙碌而幸福。
一天下午,麗麗午睡醒來,聽見鄰家小孩的嬉笑聲,突然感到寂寞難當,才警覺結婚五年,雖然沒有避孕,竟然也不曾懷孕過。
和幾個知心好友交換心事,麗麗開始測量基礎體溫,她非常驚訝她發現,自己的體溫沒有高低溫的分野,每個月的月經只是假象,她正是所謂「不下蛋的母雞」一向無憂無慮的麗麗,生平第一回有了令她憂心的事。
所幸單純的「不排卵」在醫學上,並不算疑難雜症,在生殖科技的幫助下,麗麗很快生下一對人見人愛的雙胞胎女兒。
「能不能懷孕?」這個問題,的確可能演變成專業的醫療問題,不過,踏進醫院的大門之前,「月經的型態」和「基礎體溫表」,卻可以提供很多訊息,大約地告訴你腦下垂體、卵巢、子宮的運作是否正常。
測量基礎體溫是針對女性不孕中最簡單易行、最有價值的一種,但基礎體溫也有陷阱:

一、它容易使你太敏感。對於比較神經質的婦女,心情易隨著體溫而上下起伏。
二、一個月體溫並不具參考價值。畢竟體溫只是間接證據,任何輕微不適、作息變動,都可能大大擾亂體溫。
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溫曲線。部分女性不易判讀體溫曲線,仍需要醫師協助。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年前,就曾有人預測九O年代時髦的行業,是治療及研究下孕症的生殖醫學,許多朋友、學生、病人曾問過我同一個問題,當年(O年初)為何選擇冷僻的不孕症,做為終生志業?



正如與我共事多年的榮總優生保健科主任楊勉力醫師,在參加北醫忘年會時所說,十七年前,試管嬰兒沒有成功之前,在實驗室中的辛苦,少有局外人能體會,「而那些當年拿試管的手,這幾年都已經寫下記錄,辛勤有了回報。」

曾啟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